北京众誉盛邦化肥有限公司

全球种业发展的大趋势

发布日期:2018-11-19 04:21:15   浏览量 :2144
发布日期:2018-11-19 04:21:15  
2144

近一二十年来,全球种业呈现发展高速化、供种私有化、经营全球化、市场垄断化、产业多元化、技术精准化、服务一体化、扩张资本化等八大趋势,已经由传统的种植业演变成了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人才密集型、市场垄断型、经营全球化的高新技术产业。
       种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战略性高技术产业,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均极为重视,十分支持种业的发展,世界前10大种业公司均产生于这些国家或地区,不过以美国为主。中国也高度重视种业的发展,但由于体制、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中国种业还比较落后,在国际上还没有占得一席之地。由于种业的特殊地位,全球种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并表现显著的新特征。笔者分析认为,近一二十年来,全球种业的发展呈现以下明显的八大趋势。
       1.发展高速化
世界种业作为一个产业的兴起,可以说是以杂交玉米的诞生为起点的,迄今已有将近100年的发展历史。随着科学研究进展和工业化进程,特别是植物杂交优势、转基因技术等的发现、发明和运用,培育出了许多高产优质的良种,在全世界逐步发展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种子产业,目前全球的种子市场规模约500亿美元。近十来年种业在发展上呈现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全球种子规模急速扩大。2004年全球种子市场规模仅190亿美元,2012年达449.3亿美元,年均增速11.4%。二是种业巨头的发展速度更快。全球十大种业公司的发展速度大多数高于全球种子规模增长速度,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孟山都、先锋2004-2013年的年均增速分别为15.5%和13.6%,规模较小、位居第5的陶氏益农的发展速度更快,高达25%。
由此可见,高速化是近十来年种业发展的重要特点。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可能有:农民自留种减少,种子的商品化程度提高;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用种量增加;种子技术含量增加和通货膨胀,种子价格上涨等。
       2.供种私有化
农作物的种子主要有三大来源:农民自留种、公共机构售种、私营企业售种。美国农业部2011年的一份报告估计,2006年全球种子市场规模为290亿美元,其中农民自留种总值61亿美元,占比为21%;公共机构售种为33亿美元,占比为11%;私营企业售种为196亿美元,占68%。而在1995年,三类种子的占比分别为25%,22%和53%。2006年以来的近10年里,种子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私营企业售种越来越多,公共机构售种份额越来越少,农民自留种也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
在种业研发投入方面,私有机构的占比也越来越大。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报告,在2006年全球农作物种子和生物科技的研发投入中,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拜尔、陶氏益农、巴斯夫等六大公司占75.6%,而在1995年它们在种子和生物科技方面的研发投入仅占全球总投入的23%。
从研发取得的成果来看,私营企业更远多于公共部门。从1985年到2014年4月17日,美国批准的17684项转基因植物田间试验申请有7028项和1435项来自于孟山都和先锋,分别占39.7%和8.1%,来自公共部门和非盈利机构的只占约1/4。1992年至2014年2月,美国农业部批准商业化种植、食药局批准其产品进入市场、通过环保署评价的转基因事件分别为100,128和43件,分别涉及24家、9家和6家机构,仅1家公共机构(USDA-ARS)各1个事件。真正商业化应用的转基因事件全部由私营机构研发。

由此可见,研发、投资、供种私有化是种业的一个重要特征。

       3.经营全球化
国际种业巨头随着实力的不断增强和本国市场的有限性,不断在全球拓展市场,可以说它们已经完成了全球化布局。比如,全球第一大种业公司孟山都在67个国家或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共404个办公场所。第二大种业公司杜邦先锋在全球建立了126个育种站、200多个研究试验中心、1000多个育种基地、80多个种子加工厂、9个质量控制中心,其客户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第三大种业公司先正达的业务也遍及全球90个国家和地区。其他国际种业巨头几乎都是如此。
2012年,美国的孟山都、杜邦先锋、陶氏益农的种子销售额中分别有38%,36%和48%来自北美以外的市场;欧洲的先正达、利马格兰、KWS分别有68%,45%和37%来自欧洲以外的市场。这6大公司除陶氏益农在亚洲没有种子销售外,其种子销售遍及北美、南美、欧洲、亚洲、中东和非洲。
还如,作为全球第二大种业市场的中国,正吸引着跨国种业巨头抢滩登陆。目前,全球前10大种业公司已有8个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全国已有49家持有效证照的外资种子企业。由此可见,国际种业巨头已经完成了全球化包括在中国的布局,并正在把经营推向深入。
       4.市场垄断化
近20年来,少数大型种子企业对全球种业的垄断呈加剧态势。世界前10大种业公司的种子销售收入在1996年仅占全球种子市场份额的16%,而2012年则提高至62%,表现出明显的市场垄断化。前3大公司孟山都、先锋、先正达2012年种子营业额达205亿美元,占全球种子市场份额450亿的45.6%以上。保守估计,这3家公司控制着全世界65%的玉米种子市场和50%的大豆种子市场;孟山都一家公司就控制了全球91%的转基因种子市场。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报告,种子市场上规模最大的4家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在1994年为21.1%,2000年上升到32.5%,2009年达到53.9%。
孟山都公司1996年开始进入阿根廷,2002年孟山都转基因大豆占据了阿根廷大豆种植面积的99%。在欧洲,玉米种子市场的80%由6大种子公司占有。外资企业蔬菜种子经营量已控制了我国50%的蔬菜种子市场,占去了80%以上的利润。
可以说,少数大型种子企业垄断国际种子市场的格局已经形成。
       5.产业多元化
       种业既是高利润的产业,也是高风险的产业。为了有效抵御种业研发和销售中的高风险,孟山都、先正达等多数大型跨国种业巨头均在产业内部拓展其他种子业务,实现多元化经营。比如孟山都,2012年的种子营业收入为100.1亿美元,其中玉米种子60.6亿美元, 大豆种子17.6亿美元,棉花种子7.7亿美元,蔬果种子8.5亿美元,其他种子5.7亿美元,玉米、大豆、棉花、蔬果均是全球第一,其他种子全球第五。再如先正达,2012年的种子营业收入为32.4亿美元,其中玉米种子13.8亿美元,大豆种子4.5亿美元,蔬果种子6.8亿美元,其他种子7.2亿美元,玉米、大豆、蔬果均是全球第三,其他种子全球第二。
世界种业巨头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是,除开展种子业务以外,还同时开展农化业务,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陶氏益农、拜耳等既是种业巨头,又是农化巨头。而且农化产品与种子对应,不可分割,如孟山都研发的抗除草剂种子,必须使用它研发的草甘膦除草剂。
美国农业部将孟山都、杜邦、先正达以及拜尔(总部在德国)、陶氏(总部在美国)、巴斯夫(总部在德国)合称为“六巨头”,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农作物种子和农业化工两个领域都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重要的市场地位。这就是说,在跨国巨头眼中,培育种子和制造化工品具有相似性,他们用化工的思维培育种子。这是与人们将种子培育看作自然过程完全不同的思维。
       6.技术精准化
生物技术成为世界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近30多年来,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引领种业创新日新月异,作物育种已经由培育新品种向创造新性状或新性状组合、由选择育种向设计育种、由传统育种技术向传统技术与分子技术、信息技术结合等方向发展。
转基因技术是生物技术育种的成功范例,其应用也如火似荼。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统计,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增长到2014年的1.815亿公顷,增长了107倍。目前全世界生产82%的大豆、68%的棉花、30%的玉米、25%的油菜都是转基因品种。2014年全球28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37个国家及欧盟(28国)批准进口转基因产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转基因作物种子市场价值由1996年的1.15亿美元迅速增加到2014年的157亿美元,18年间增长了136倍,占全球作物种子市场价值450亿美元的1/3以上。
传统基因工程主要采取根癌农杆菌技术将外源DNA转入目标基因组,尽管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该技术从基因层面改变农作物特性,比传统杂交技术没有更多的风险,但一直备受争议。最新技术通过直接“修改”植物基因编码,让植物更加营养、更能应对不利条件。这些新技术包括ZFNs,TALENs,RNAi以及更新近的CRISPR-Cas9系统等。特别是CRISPR-Cas9技术能够修改不利基因或让其消失,与自然突变没什么不同;借助由同源重组技术, 还能将新DNA序列、甚至整个基因精准地插入基因组。
作物育种已经步入分子技术育种的新时代。跨国种业公司基于新一代的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开发出与作物重要农艺性状、产量和抗病抗逆等数量性状紧密连锁的标记,构建了庞大的分子信息数据库;依靠精密设施设备和长期的基础积累,记录了包括光学、近红外、X射线在内的作物表观特征数据,形成了庞大表型数据库;在发展生物信息学基础上,构建了表型数据和分子数据的有效衔接,架起了种质基因资源信息和庞大的表型数据的桥梁,建立起常规育种与生物育种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大幅度提高了育种效率,使育种工作实现了由“经验”向“科学”的根本性转变。
       7.服务一体化
现代农民从事作物生产,除了需求种子以外,还需要其他许多技术,如植保技术、施肥技术、气象服务、机械化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甚至金融服务等综合服务。国际种业巨头正在按照“为农民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的方向发展。除了它们本身提供种子、农化产品及技术之外,孟山都已开始向农民提供数据(包括气象、土壤等)服务,杜邦先锋在中国推广单粒播种机械及技术,有许多公司现在又在中国推广玉米籽粒直接收获机械及技术等。
孟山都2013年斥资约9.3亿美元收购提供数据服务的Climate公司,以便为购买了孟山都种子和化肥的农民出售更多的数据和服务。孟山都认为,“大多数农民的玉米地都有30-50蒲式耳/英亩的单产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数据科学的发展能帮助他们进一步释放这个潜力。该业务在种子和化肥销售这两大核心业务以外,给公司带来200亿美元的创收机会。Climate公司的平台汇总了250万个地点的气象测量数据和各个主要气候模型的天气预报,同时综合1500亿个土壤观测记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出10万亿个天气模拟数据点,这就要求Climate公司的平台必须在任何给定的时间下都能管理50TB的实时数据。不用说,Climate公司给竞争对手制造了令人生畏的进入壁垒。”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将有种业企业为农民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金融服务。未来的农业生产可能是,农民在生产经营上的一切需求将由种业公司牵头解决,农民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老板”。
       8.扩张资本化
国际种业巨头的形成基本上是走一条借助资本收购兼并的跳跃式扩张之路,而不是仅仅依靠自身的滚雪球式发展。现在全球最大的种业公司孟山都其前身是化学工业公司,在1980年代以前与种子、生物技术没有关联。1981年成立分子生物学团队,将生物技术确定为孟山都的战略研究核心。1982年,孟山都的科学家首次从基因上改变了植物细胞,才收购了以大豆种子业务闻名的Jacob Hartz种子公司。1984年在美国密苏里州切斯特菲尔德(Chesterfield)成立生命科学研究中心,1987年在美国进行了生物技术作物的首次农田试验,1995年以后在生命科学领域进行大量并购及公司间合作。比如,收购棉花种子龙头企业Delta & Pine Land公司、大豆和玉米种子龙头企业Asgrow Agronmics公司、全美第二大种子公司DeKalb等,收购Seminis公司进入蔬果种子领域。通过收购兼并,在2004年超过当时的种业老大先锋,坐上世界种业的第一把交椅。直到2014年,孟山都还在洽谈收购世界第三的种业巨头先正达,虽然没能如愿。其他公司也基本如此。实践证明,资本融合、兼并重组是做大做强最有效的路径。
纵览全球种业的发展趋势,不难看出,种子产业已经由传统的种植业演变成了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人才密集型、市场垄断型、经营全球化的高新技术产业,使后来者在资本上高不可攀,在技术上深不可测,在市场上遥不可及。
中国种业正在政府的支持下奋起直追,要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比如一两家种企在经营规模上进入全球种业10强,这或许不是难事,因为中国种子市场之大足以支撑。但是,要全面向国际种业巨头看齐,经营走向世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才、技术、管理、多元化等等都是一个个瓶颈,需要花真功夫解决。没有后面的这些作支撑,仅凭经营规模只能算“大”,不能算“强”。所以,中国种业任重道远!

农业3
公司电话:
公司邮箱:
公司微博:
公司QQ:
公司地址:
公司微信:
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博
0571-22222222
浙江省西湖区紫霞街